2024-02-15 13:15:56

什么是脑梗塞?

 什么是脑梗塞?

  脑梗塞属于脑供血不足的一种,为某一段脑部血管出现梗塞或闭塞,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。若梗塞范围较小,仅有一些较细微的血管出现梗塞,则无明显症状表现,如腔隙性脑梗塞。若梗塞的血管较大,若血管处于运动支配区,则可导致患者出现偏瘫,若处于感觉支配区,患者可有麻木感觉。临床中,部分老年患者常于夜间睡眠后次日发现嘴角歪斜等症状,是由于脑梗塞的部位在头面部支配区域导致,可有中枢性面瘫症状。若患者脑梗塞范围较大,可有头痛、偏瘫、失语、偏身感觉障碍等表现,亦可继发脑水肿或脑出血,甚至危及生命。

  脑梗塞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、缺血性中风,口语中也常称为脑血栓。是指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,出现管腔狭窄、闭塞或者有血栓形成,或者是各种血栓堵塞在脑动脉的相应部位,造成局部脑组织因为血液供应的中断而发生缺血、缺氧导致脑组织的坏死,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。

  脑梗塞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所引起,脑梗塞发生还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,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,分析如下:

  1、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:常见的有年龄、性别、家族史等,随着年龄增长,脑梗塞发病率会越来越高。

  2、可干预的危险因素:常见的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心律失常、房颤、吸烟、酗酒等,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,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,比如低盐、低脂饮食,并加强运动,同时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。

  通过改善上述常见危险因素,可控制脑梗塞发生,减少脑梗塞发病率。